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責任消費與生產」目標,掌握物料使用與資源循環,推廣搖籃到搖籃設計理念,推動循環農業並發展永續觀光,以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核心目標12關鍵指標,分別為推動綠色工廠、碳足跡標籤認證、以及本國銀行對綠色產業(綠能科技)放款數量等。
落實綠色工廠制度,推廣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 C2C)設計理念,鼓勵企業生產綠色低碳產品,建立產品與清潔生產的綠色標準,積極執行污染性工廠遷廠至產業園區。
12.1.1:通過綠色工廠的清潔生產符合性判定家數。
12.1.2:研擬產業推動搖籃到搖籃設計指引數量。
掌握關鍵物料使用情形,納入物質生命週期的永續管理,促進原物料永續使用。
12.2.1:關鍵物料流布及能資源使用的數量。
12.2.2:資源生產力。
12.2.3:人均物質消費量。
減少生產供應鏈糧食損失,同時減少消費端食物浪費。
12.3.1:糧食供給耗損比例(蔬菜/水果)。
12.3.2:食品加工損耗率。
12.3.3:超級市場及零售式量販店業廚餘產生數量。
經由綠色生產減少廢棄物產生,提升廢棄物再利用處理技術能力,促進資源再生產業朝更高效益發展,遵照國際公約管理化學物質和廢棄物。
12.4.1:事業廢棄物妥善再利用率。
12.4.2:工業廢棄物再利用率與資源再生產業產值。
12.4.3:科學園區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率。
12.4.4:化學物質流向追蹤案件數。
12.4.5:參據斯德哥爾摩公約等國際化學物質管理辦理化學物質調查數。
12.4.6:人均有害事業廢棄物數量。
12.4.7:事業廢棄物焚化及掩埋量。
推動跨產業合作鏈結模式,整合能資源進行有效循環利用,推動我國循環經濟發展。
12.5.1:區域能資源循環利用率。
12.5.2:循環經濟-產業創新化學材料。
鼓勵企業採取永續發展措施與揭露永續發展資訊,同時確保資訊正確度與品質。
12.6.1:核發產品碳足跡標籤證書件數。
12.6.2:本國銀行對「綠電及再生能源產業」的融資額。
12.6.3:強制編製永續報告書的上市(櫃)公司家數 。
推動公私部門增加綠色採購。
12.7.1:政府機關綠色採購比率。
12.7.2:民間企業團體綠色採購金額。
推動環境友善與循環農業,以降低農業施作過程與產生之廢棄物對土壤、水的污染。
12.8.1:環境友善與有機農業推動面積。
12.8.2:畜牧廢棄物循環再利用。
12.8.3:漁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
辦理推動永續消費與生產、友善環境科技相關計畫。
12.a.1:辦理永續消費與生產、友善環境科技類型的案件數。
推動永續觀光發展,引導觀光產業提供綠色、在地等旅遊模式,打造臺灣永續觀光環境與提升產業價值。
12.b.1:觀光整體收入成長率。
12.b.2:觀光產業就業人數成長率。
12.b.3:訂定綠色旅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