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永續城市」目標,在於透過住居、運輸、防災、環保、資訊建設、社會安全、民眾參與、文化傳承等不同面向,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核心目標11關鍵指標,分別為社會住宅之興建、文化與自然遺產保存及維護之人均支出、以及新建建築物節能減碳效益等。
內用不得提供免洗餐具
城市大教室2.0
確保所有的人都可享有適當、安全及可負擔的住宅及基本生活所需的服務,並改善弱勢棲所。
11.1.1:社會住宅戶數及租金補貼戶數占弱勢家庭潛在需求戶數的比例。
11.1.2:都市更新核定案件數。
為所有的人提供安全、可負擔、可及性高,且符合永續發展的交通運輸系統。包含改善道路安全、擴大公共運輸及滿足身障及老弱婦孺的運輸需求。
11.2.1:市區無障礙公車比例。
11.2.2:臺鐵月台與車廂齊平的車站比例。
11.2.3:完成臺鐵車站無障礙電梯建置改善的車站比例(服務對象占全部旅客比例)。
11.2.4:高鐵增設列車無障礙座位電動輪椅充電插座的列車數。
建構落實民眾參與、具社會包容與永續發展的城市與鄉村的規劃與管理。
11.3.1:發展型使用土地增加率與人口成長率的比值。
11.3.2:推動參與式規劃,具民間參與規劃及管理機制且能經常性民主地執行的都市及鄉村比例。
11.3.3:推動鄉村地區整體規劃。
積極保護我國文化與自然遺產以及在這塊土地上具有人民共同回憶與歷史軌跡的人文景觀。
11.4.1:用於維護、保護我國文化與自然遺產的人均總支出(政府年度決算數÷年度人口總數)。
降低各種災害造成的損失,特別需保護弱勢與低所得族群。
11.5.1:因重大災害死亡、失蹤及受傷的人數。
11.5.2:每年度重大災害造成的公共財物損失。
減少都市環境所造成的有害影響。包含空氣品質、水、其他都市廢棄物的管理。
11.6.1:一般廢棄物回收率。
11.6.2:一般廢棄物處理率。
11.6.3:空氣品質。
11.6.4:整體污水處理率。
提供滿足通用設計、安全、融和、可及性高的綠色公共設施與空間。特別重視滿足老弱婦孺及身障者的需求。
11.7.1:每人平均享有公園綠地面積。
11.7.2:公共場所受到身體傷害或性騷擾申訴案件比率。
研訂全國及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提升農地、工業區等土地使用效率。
11.8.1:研訂全國及直轄市、縣(市)國土計畫。
11.8.2:維護供糧食生產之全國農地面積。
11.8.3:活化閒置工業區土地面積。
強化社會安全網,確保社會安定,加強治安維護工作,遏止暴力犯罪。
11.9.1:暴力犯罪發生數。
11.9.2:查扣幫派犯罪組織不法所得。
11.9.3:防制洗錢,減少非法金流。
完善兒少保護體系,建構對暴力零容忍及支持兒少在家庭環境中穩定成長的社會安全網,維護兒少安全及加強人口販運防制。
11.10.1: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犯嫌戶內12歲以下子女查訪率。
11.10.2:保護案件再通報率。
普及兆位元(Gbps)級寬頻聯網佈建。
11.11.1:普及兆位元(Gbps)級寬頻聯網佈建。
提高建築物節約能源減碳效益。
11.12.1:住宅及商業部門新建建築物節約能源減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