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工總發表2023年白皮書 國發會:與政府打造韌性臺灣之施政主軸一致

::: 首頁>工總發表2023年白皮書 國發會:與政府打造韌性臺灣之施政主軸一致
工總發表2023年白皮書 國發會:與政府打造韌性臺灣之施政主軸一致
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提升勞動生產力,確保全民享有優質就業機會 建構民眾可負擔、安全、對環境友善,且具韌性及可永續發展的運輸 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工總今(8)日發表2023年白皮書,以「破浪前行」為題,對當前經貿情勢提出六需戰略目標與八項行動策略。國發會表示,工總多項建言與政府現行施政方向一致,其中推動強化基礎建設、協助產業進行數位轉型與淨零轉型、充實人力資源等皆為當前政府施政重點,所提建議將納入政策推動重要參據。

在產業發展面向,工總建議打造台灣成為「區域運籌中心」,與當前政府加速推動臺商回臺、協助臺商分散出口市場與移轉生產基地、吸引外商加碼來臺投資等政策,以強化產業供應鏈韌性轉型之理念一致。再者,為有效引進民間資金投資大型公共建設,由中央部會帶頭引導推動,並於去(111)年12月完成修正「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增加公共建設類別、民間參與方式及履約爭議調解機制,以擴大促參案源、增加民間參與誘因。至有關發展區域運籌中心之產業控股、智慧財產等建議,政府亦將納入後續施政之參考。

關於工總所提區域經貿發展、兩岸關係等建議,政府除持續推動新南向政策,近年亦積極拓展與主要經濟體的雙邊與多邊關係,如2021年提出申請加入CPTPP、今年6月與美國簽署「臺美21世紀貿易倡議」首批協定等。在兩岸方面,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現狀的立場一貫,支持合於規範、健康有序,不預設任何政治前提的兩岸交流對話。

在強化基礎建設面向,政府自2017年起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透過積極盤點地方建設的需求,優先納入跨縣市建設及偏鄉重要基礎設施;另配合加速國家經濟轉型,持續推動軌道、水資源、數位科技、綠能、產業、教育及醫療社福等基礎建設水準。2021年起賡續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2.0,除延續前期計畫,更因應5G發展及淨零轉型重要發展議題,積極納入包括5G建設與垂直應用及綠能前瞻技術研發與能源系統整合等。推動迄今約6年時間,整體效益涵蓋經濟、社會及環境層面,具體成果包括:充實5G網路建設,5G涵蓋率達95.99%;深化半導體等前瞻技術研發,輔導超過134家業者;充實在地長照服務資源,布建775家日照中心;完成13條重要河川流域智慧防汛及河川管理;規劃建構6直轄市都會區軌道建設及推動2030雙語政策,培育雙語師資達5,297人等,皆已逐漸充實我國各項基礎建設。於IMD世界競爭力排名中,台灣的基礎建設項目排名也自2017年的21名,評比逐年提升至2023年的12名,顯見前瞻基礎建設之推動,已積極提升我國各項基礎環境,並獲國際評比之肯定,也成為厚實我國國際競爭力之動能。

另因應產業刻正面臨數位科技發展、氣候變遷等挑戰,政府已積極推動數位轉型、淨零轉型,並提出相關計畫與關鍵戰略,以協助產業因應。在推動數位轉型部分,邁向智慧國家是政府重要施政目標,國發會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5+2產業創新計畫」,包括推動促成AIoT應用場域、智慧機械產業創新計畫。尤其在AI領域方面,台灣具有晶片半導體產業的基礎優勢,行政院為提升台灣AI發展,於今(112)年4月核定「臺灣 AI 行動計畫 2.0(2023至2026年)」,推動普及智慧科技應用服務。此外,行政院亦透過跨部會機制推動AI法制,討論訂定相關指引規範,以利產業與民眾依循。

在推動淨零轉型部分,國發會已於去年公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提出「十二項關鍵戰略行動計畫」,並與產業公協會合作,以「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模式,協助產業建構碳管理能力,循序推動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又「氣候變遷因應法」業於今年2月修正公布,已納入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與碳費徵收機制,預計2024年下半年開始徵收。另為接軌國際,台灣碳權交易所於昨(7)日開幕揭牌,可望協助並激勵國內企業落實減碳目標。

此外,工總關切水電穩定供應方面,政府已檢視當前能源政策,以能源轉型為基礎,發展無碳再生能源搭配低碳燃氣發電為主軸,並逐步推動地熱、氫能等新能源利用。另「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已於今年6月修正公布,重點包括:配合國際風電技術發展,擴大離岸風電設置範圍可至海域空間;增訂地熱專章,明確地熱開發行政程序。此外,經濟部今年7月公告指定氫燃料為能源,預計今年底建置我國第一座移動式加氫站。在穩定供水部分,水資源建設是國家持續發展之關鍵基礎建設;為落實水資源彈性調度及備援,經濟部已將海水淡化納入「台灣各區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並鼓勵業者使用再生水,提出多項優惠措施,如再生水使用量不計徵耗水費等。

在充實人力資源與厚生經濟方面,政府已針對人口及移民政策進行整體規劃,就「強化延攬外國專業人才」、「擴大吸引及留用僑外生」以及「研議留用外國中階技術人力」等3大面向,推動各項攬才及留才措施。為強化延攬並留用國際優秀人才,透過核發就業金卡、鬆綁工作、簽證及居留規定,優化租稅及社會保證權益,迄今年6月底已發放7,680張就業金卡。又透過擴大生源與鬆綁評點制等誘因,強化僑外生留台工作,至今年5月,副學士以上畢業僑外生留台工作之有效聘僱許可計1.4萬人次。另為解決我國中階技術勞動人不足,勞動部已完成移工留才久用方案,截至今年6月,中階技術工作核准人數達10,703名。

至於國內人才培育部分,因應我國產業需求,在半導體、人工智慧、智慧製造、循環經濟、金融等五大領域,培育高階科學技術人才,迄今已成立11所研究學院,有效進行重點領域專業人才培育。此外,為減少學用落差,教育部已將職業訓練提前導入校園,自本年起推動大專青年預聘計畫,協助青年畢業即就業;另為縮短技職學用落差,鼓勵技專院校配合業界需求,彈性辦理產學專班,每年彙整各部會核發證照一覽表、公告職能基準對應關聯性,提升人才培育效能。

有關少子女化對策與發展長照部分,政府2018年起推動「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並持續優化政策內涵,以落實「0至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提升國人生育意願。另為促進醫療產業發展,長期照顧服務法、長期照顧服務機構法人條例等法規已明定,長照機構業得以公司型態設立經營,以廣納各界布建長照服務資源,提升服務量能。

法規鬆綁與調適一直是政府重要施政方向,針對工總2023白皮書建言,國發會將偕同相關部會積極回應業界訴求,透過多方意見交流,達成政策推動共識,以促進台灣經濟成長與企業永續發展。

資料來源:國發會,2023年8月8日

樹圖
top